前幾天和朋友閑聊,說到買表的兩大奇事:
1,還沒買,就問“以后如果賣了會虧多少”。2,從未試過,就說“我戴肯定不行”。
第一類比較好理解,保值思維桎梏。至于第二類,大部分覺得“自己不行”的,還是被困于手表的尺寸。
比如,看到史泰龍們戴著IWC萬國表的“大飛”(大型飛行員腕表),就覺得自己這輩子無緣。
經典的“大塊頭”腕表
有人寧愿翻來覆去研究圖片,也不愿鼓足勇氣進門一試。
很多時候,我們選表需要打破的就是“我以為如此”的偏見。
“大飛”真的難以駕馭?
萬國表的大型飛行員腕表(一般46毫米直徑)是“被尺寸困住”的典型代表,“大”甚至成了不假思索的借口。因為不止一次有人表達對萬國‘大飛’的熱愛,自稱是男人的夢想,但被問“夢想實現了嗎”,答:“太大了?!?/p>
換在以前,這個對話可能戛然而止,但今年,畢竟萬國表出了新的43毫米大飛,理論上解決了不少人的痛點。
這就是43毫米的大型飛行員腕表,也是第一次配了鋼表帶的“大飛”
然而,根深蒂固的固執,以及常年視覺習慣,觀點不會那么容易被扭轉,總有人能找出理由:“似乎缺了點原汁原味的感覺?!?/p>
這些“借口”一直被用得很溜,卻依然少有人愿意親自嘗試。
既然是“夢想”,我今天來推你們一把——兔子先把“大飛”歷史要點提一提。
萬國表做飛行員腕表可追溯到1936年。2002年,大型飛行員腕表誕生,型號5002,尺寸46.2毫米,配備有比勒頓(Pellaton)自動上鏈系統的機芯,7天動儲。
超大號圓錐形表冠和清晰易讀的表盤,就是“大飛”標志
“大飛”誕生后在國外自然火熱,明星們早已把“大飛”演繹成了一個文化現象。
來看基努?里維斯佩戴大飛。
杰森?斯坦森自然不會錯過。
喬丹當然也是擁躉。
再看裘德?洛,戴萬國“大飛”的名人遍地。
而國內手表消費從上世紀90年代起步,大家從第一塊表的求穩走到今天,個性漸漸浮出水面。20年積累,也足以讓一個經典系列茁壯起來。比如至今,萬國“大飛”有近80個特別版,有為精品店而設,也有名人背書——比如“拳王阿里”特別版、“鉑金藍”喬丹特別版等。版本豐富到讓大飛愛好者瘋狂。另外,材質也遍地開花,從精鋼、鈦金屬、18K紅金、白金和鉑金,還有陶瓷和碳等——細數多年作品,也許會有一種錯過的小遺憾。(向右滑動圖片,點擊查看大圖)
當我們對一塊表足夠了解,束縛自然被打破?!罢医杩?,只是因為還不夠喜歡”。一位讀者和我分享了他購買48毫米“大飛”的心路歷程(型號IW510301),“可能我偏好對稱設計,再加上我覺得小秒針更顯味道吧。另外,都看46毫米了,還差2毫米嗎?”
大型飛行員傳承腕表48
如今,這塊表他還和太太分享佩戴:“我老婆偶爾戴也挺有味道?!?/p>
另一個例子,是有讀者看到我(腕周14厘米)佩戴46毫米的“大飛”,比他(腕周16厘米)戴47的青銅大飛更和諧時,流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。
今年的大型飛行員TOP GUN海軍空戰部隊腕表“莫哈維沙漠”特別版,店鋪里已經很難找到
原因很簡單,每個人手腕形狀不同,比如我是扁平型,手背能撐起一定表徑的手表,但如果是圓形手腕,戴大表相對不友好。
今年的綠盤大型飛行員腕表,46毫米
我無非想說,不要被數字蒙蔽,也不要固守成規——沒有什么疑惑是上手試戴解決不了的。
46毫米的青銅大飛,兔子一次性戴個夠
是工具也是配飾,不必千篇一律
前幾天,我戴著一塊男表進了某店鋪閑逛,銷售熱情聊了會,然后對我說:“我覺得啊,你戴這表稍微大了點……”
我語重心長道:“害,這你就不懂了吧。我表多輪換戴,今天走酷炫風,配衣服用?!?/p>
銷售被我說得一愣一愣,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,心里也許想:“這家伙自信到難以撼動!”
對很多人來說,只買一塊“滿足任何場合”的保守腕表,已是過去時。我們早已走過擁有第一塊表的階段。
因此,我們需要補充手表風格——正裝表、潛水表、酷炫的、閃耀的,以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佩戴場合。
這是藍盤”大飛“,大一些又如何,總有心情澎湃想要張揚自我的時刻
另外,也是考慮到有些人手腕實在太細,所以萬國今年43毫米的大飛成了重要補充。
好表也要好衣服襯
有人說它不夠原汁原味?“大飛”的原型表就是1940年代的一塊軍事觀測表,洋蔥頭表冠非常醒目。重點是,它就是一塊簡單三針表,沒有動力儲存設計。
以及清晰的表盤和便于閱讀的駕駛艙儀表風格
很多時候,時間太久遠,大家就忘了它最初的樣子,但創新一旦被接受,也會成為經典。不必守舊,只堅信內心即可。
前幾天我隨機訪問幾位買過“大飛”的讀者,其中一位告訴我,他剛買43毫米款,因為喜歡簡潔風格?!暗廊槐A舸箫w精髓啊,而且可能我對盤面對稱的設計也有偏好吧?!彼f。
我試戴了黑色表盤配皮帶款
尺寸變小看似簡單,但實則牽扯太多細節——盤面協調、表盤圖案、指針設計等等。
而對萬國表來說,”大飛“新增的不僅是尺寸的選擇,還包括審美的選擇。
最重要的是,它既要佩戴舒適,還依然是一塊一眼可辨的“大飛”。
在手表這個領域,作為女博主我大概算條件得天獨厚——女表隨意戴,又能駕馭不少男表。
萬年歷的確很厚,但買表最終取決于每個人的需求
手表不必一味求大,但也不可忽視趨勢變化——曾經男人們佩戴33、34毫米直徑的手表之風,短期內我看不到回歸的跡象。
而我曾經分享的買表經驗,今天都可適用:1,跳出舒適區,包括價位和風格。2,品牌經典系列,值得一選。3,把手表當配飾,你會發掘更多用途。
還覺得駕馭不了“大飛”?千萬理由真不如上手一試,或者,參考勇敢的八卦兔!
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,本文系網易新聞·網易號“各有態度”特色內容,轉載請聯系。
有一說一,真的不協調。。。。
表圈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,買得起的人各種欣賞,買不起的人各種嫌棄~~~
買東西關鍵還是自己喜歡 沒必要隨大流
可以嘗試戴在腳上,
喜歡在手上戴水表是吧??
反正就是太大,小手謹慎選41以上的盤面
我就是從看見小王子后一見傾心,然后就入手一個了
丑得顯而易見
不要因為偏見而停止消費
軟文而已,十分尷尬??
百年格蘇 評 浪琴 制表傳統 名匠系列 L2.409.4.87.2
顏值確實可以 性價比也高 是給她的禮物
我想買塊迪通拿 評 勞力士 縱航者型 m326933-0002
今天去專柜轉了一下 ,只有這一塊 試戴了一下 太大了 不喜歡
高藝航 評 百達翡麗 AQUANAUT 5167 5167A-001
有要的可以聯系我,一個禮拜都可以搞到